2)第二二三章 以物理为后盾的理论;对日设想_后明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他少有的自矜之处。

  “这个动作很突兀啊,有损国家颜面。”不过朱士堰转念一想,这似乎也挺符合俄国人的粗线条行事作风?

  龙朔号的临机决断让他有些忧虑。愤怒倒是谈不上,国之重器上的军国双旗岂能任人作践?

  只是这些青壮年的军官们的行为实在是让人纠结——说他们有分寸吧,竟然以舰炮向对方开火;说他们没分寸吧,又是趁甲板无人时发射染色弹。

  这种有恃无恐的骄纵、甚至说骄狂的风气在皇帝看来并不好,气盛的年轻人不仅会误事,而且容易被蛊惑、怂恿的。

  “此事低调处理便是,不遮掩、不张扬。”他略作踌躇,命令道:“商议、决定行事的几员军官……口头训斥一二吧。”

  不处罚就是在助长骄狂风气,但是处罚重了又会引人不满,可以说是两难了。

  军队存在的价值无外乎守土安邦和开疆拓土,而渴望证明自身价值又是人之常情。

  最近军部有人炒冷饭,把对日本的作战计划重新搬上了台面,声称如今正是难得的时机。

  这个提议或许不对一些急功近利之人的胃口,但在皇帝看来却是更为稳妥的。

  四分五裂、藩镇割据的日本被列强势力渗透得很严重,本州岛的许多藩镇都为英美法美意俄所扶持,少数藩镇也只能选择抱团取暖来勉强维持独立自主。

  若不考虑政治,单纯从军事角度出发,军部认为东瀛列岛必须握在手里,以之作为拱卫大明的外围阵地,战略价值无与伦比。

  同时,布置在那儿的海军基地、空军基地能够可观的拓展大明的兵力投送范围。

  这个看法在大部分人看来都很有吸引力,因此几十年来发兵平定倭国的论调一直经久不衰。

  但反对方认为维持现状其实也不错,整个倭国就是天朝与西方势力相接的缓冲区,双方只需要指使各自扶持的藩镇相互角力即可。

  如此省去了亲自下场的麻烦,长远看来是很划算的,能省下大量的金钱和精力。

  在这样多方各持己见的背景下,皇帝的想法倒是更侧重于政治方面的考量。

  在真正的大战之前上一碟开胃小菜,平复许多人躁动难耐的心境、试试军队成色。

  勋贵们、大企业家们正翘首以盼,等着借机发财,显然区区一个倭国是不可能填满他们的胃口的,但至少可以暂时遏止蠢蠢欲动的状态,这样就能耐心等待最合适的机会再挥师南洋。

  否则,可能良机未至就按耐不住了。

  军事上,把东瀛列岛打造成进可攻、退可守的前沿阵地,监视、防备整个北太平洋地区,这样今后在攻略南洋地区的时候便可更加的放心大胆。

  至于外交上的顾虑倒是次要的,倭国被大明的势力范围笼罩这本来就是必然,驱逐那儿是西方势力是迟早的事,各国也早就做好了这样的准备,如今只是多赖着一天是一天。

  发兵的话,恰好从去年开始大明就已经开始备战了,虽然只是很基础的少许准备,但也比仓促开战好得多。

  斟酌之后,皇帝认为这个提议是具备一定的可行性的,于是传谕内阁,要求就此事召开高级会议,会同军部一起讨论,而非只是文官们自己琢磨。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