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三九章 它只是子弹喷筒;冬至大朝会?狗都不去!_后明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总体战的大背景下,冲锋枪的本质就是一支子弹喷筒,只要能迅速把几十发手枪弹给射出去,多简陋也无伤大雅。

  而如今的人们对其的定位和概念还不够准确,多少残留着第一代冲锋枪的特点——精加工的、发射手枪弹的小型机枪。

  这一点,从人们仍惯于叫它手提机枪就能看出来。

  像如今明军装备的“三四式手提机枪”,铣削工艺、镀铬零件、烤蓝处理,精良归精良,成本高达二百八十圆。而二一式步枪为九十圆、三三式轻机枪为五百六十二圆,如今一支冲锋枪相当于三支步枪,可见其性价比确实不高。

  故而周长风撰写回信的第一句话就极为严肃的指出了这一点,必须要彻底扭转观念,否则设计出来的东西注定不实用——方向错了,那就是南辕北辙。

  木制的握把和枪托?又贵又麻烦,换成钢制的就行;

  快慢机?冲锋枪切换为半自动模式意义不大,取消;

  一百米到六百米距离的表尺?泼水枪需要考虑那么远?换成翻折式照门;

  刺刀座?能换弹就换弹,来不及就掏手枪,预留刺刀座毫无意义。

  周长风在回信中反复强调了核心要点——这就是手枪弹喷洒器,不是小型机枪,照这个思路来设计准没错。

  秋去冬来,虽然气温早已冷了下来,但在历法上,二十二日冬至之后才算是真正严寒时节。

  在古代,冬至对于中國王朝而言是一年之中最为重要的日子之一,其地位相当于正旦。在明朝,唯有冬至、正旦、万寿节才会举行大朝会。

  古典祭祀传统与自然科学相碰撞的结果无疑是极为有趣的。

  虽然有神论和自然科学并不相悖,但当许多玄妙现象都可以用物理或化学原理来解释之后,总归有愈来愈多的人对于鬼神之说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质疑。

  实际上,纵然在“天人感应”思想影响较深的古典时代,许多士大夫乃至皇帝都未必真的相信这套说法,他们反而会借助这样的论调来达到政治目的。

  譬如,当有彗星、地震等异象出现时,一些官员就会借机抨击敌对派系的人,而且往往非常有效,能迫使对方请辞。即使是皇帝也容易因此吃瘪。

  宪政以来,思想文化的复杂交织让大明君臣在这方面相当为难,皇帝也好、礼部的老学究也罢,大家都不确定究竟该如何妥善对待祭祀传统。

  所谓天子者,代天牧民是也。

  是否要完全摒弃上天之子这一观念来赋予王朝合法性,转而纯粹以百姓拥戴来判断?

  革新派人士自然是支持后者的,这直接体现在圣旨开头格式由“奉天承运”改为“万民眷命”了。

  祭天祭地倒是没有强求变更,你皇帝想继续把自己包装成老天爷的儿子就继续折腾吧,反正信的人也不多了。

  因此到至昌十年以后,在逐渐适应、认可了新的统治模式以后,皇帝也就渐渐的不再那么重视了,甚至懒得亲自前往。

  二十几年来,冬至祭天、夏至祭地的活动也变得越发敷衍,谘政院也觉得祭祀天地纯粹浪费钱,故而在至昌二十二年通过了修正案将其削减至一个较小的规模,并沿用至今。

  议员们嫌弃祭祀天地是无用功,但并不反对冬至大朝会和大宴,人们调侃这是为了白嫖一顿国宴。

  往年,谘政院下半年的财政预算大会是九月初一召开,最后期限是十一月三十日,但不会拖到最后,所以冬至大朝会除了总结一年之功过以外,还会顺带公布明年的财政预算。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