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六七章 以小博大、以战术撬动战略;仪鸾司出动_后明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是完美契合了刚刚我说的法则?这场行动致使大铁路中断,有战略意义,同时又是常规军事行动做不到的。”

  他的言辞不难理解,在场的将领们也都不是等闲之辈,一下子就领悟了其中的精髓。

  一把尖锐、锋利的暗器,能够以小博大!

  第四师师长不禁拍手,感慨道:“说的好啊,这般的认知实在大胆,可以称得上是远见卓识了。”

  总兵处参谋佥事也点头道:“精锐之士、出敌不意、见血封喉、以小博大……还真别说,我觉着别有一番魅力,甚妙。”

  “现在对付那泥鳅一样难捉的抵抗军散兵游勇,有这样的精兵尾随追击,倒也确实恰当。”聂铨抚了抚短须,忽然想到了什么,“哎,这好像与伱所说的‘战略意义’不符啊。”

  周长风旋即回道:“因为那毕竟是最高追求,要看时机的。而良机又没法经常遇到,所以有时候降低些档次,把它当作精锐斥候来应用也不是不行,但是不能泛滥,否则就失去原有意义了。”

  特种部队行动时最需注重的就是隐密性,一切为了出敌不意。他们往往需要在缺乏友军支援和补给的情况下长时间作战,其作战性质使得他们也无法携带重装备,仅有手头的轻武器。

  正因如此,他们也非常依赖预先提供的情报,一旦情报失误,别说装甲单位和步兵单位了,即使是二线的守备单位乃至民兵都可能重创他们。

  对于深入敌境的特种部队而言,提前暴露基本就意味着失败,遭到拥有火力优势的敌军却无友军支援,只依靠狙击步枪、冲锋枪、轻机枪、枪榴弹又如何能对付重机枪、迫击炮、装甲车呢?

  指望用狙击步枪抗衡敌军的重机枪与迫击炮?当重机枪在六、七百米外倾泻的密集子弹飞来时,孰能安然自若的继续瞄准呢?至于射程好几里远的迫击炮,那就更不可能了。

  这就不得不提“特种兵被女民兵使用迫击炮团灭”的经典案例了。

  不同于明军,英、法、德、美等西方军队往往将侦察分队作为大部队的前出触角,执行相对来说比较大张旗鼓的武装侦察或火力侦察任务,为大部队摸清敌军的前沿部署。

  而明军的侦察分队则更强调隐蔽的纵深渗透,尽量避免交火,神不知鬼不觉地渗透至敌军战线后方,侦察情况之后再悄然撤退。

  他们的战术包括:潜伏渗透绘制布防图、捕捉落单敌军士兵来审讯出情报、观测目标来引导己方炮击或空袭、破坏关键设施等等。

  这可以说是历史传承下来的一贯风格——夜不收、缉事军、尖哨等古代明军的斥候单位就经常干着这样的活,深入草原、寻摸敌军动向、绑架蒙古人来盘问消息。

  不过,因为手段单一、训练有限、器材不足,即使是明军的侦察分队也只能执行浅近纵深的任务。

  而专业特种部队的存在则可以填补这一空白——训练有素的特种部队可以通过空投方式进入纵深,执行远程侦察任务。

  譬如美国人在越战期间成立的LRRP,主要就是负责进行深远纵深的任务。

  鉴于太平洋战争的地域特点,这儿注定无法像欧洲平原一样出现大兵团硬碰硬,陆战的规模总体上是较小的、稀碎的、零散的。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