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九五章 御前会议;文武对立特色_后明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好控制在了26℃。

  已知参与会议的大佬们十余人,分别是代表朝廷的内阁丞相高庆魁、国防阁臣林羲、外务阁臣余慎华、财政阁臣李光远,代表谘政院的总裁陈介礼、副总裁马明利,代表军队的大都督吴维焕、大都督府陆海空三军处的都督同知。

  偌大的厅堂汇集了大明最核心的一批人,见惯了战争大场面的周长风也不由自主的心跳加速了些——这儿无形之中传来的气场完全与危机四伏的沙场迥然不同。

  在场的十余人都站了起来,稍稍转身,然后一齐躬身拱手行礼,“见过陛下。”

  皇帝落座,然后招呼大家坐下,然而周长风三人本就无处可坐,他们并排伫立在皇帝右后方几步远的地方。

  这儿的每个人都是大忙人,没有多余时间浪费,所以会议不可能毫无准备,否则极容易陷入无休止的扯皮推脱之中。

  在这之前,有关议程早都安排好了,具体议题也都逐一罗列于纸上,开会之时非必要不许岔开话题。

  首个议题最为简单直接,是关于皇太子的追封与下葬的事。皇太子英年早逝,太上皇执意要将他追封为帝,直接下葬于现有的陵寝。

  朱泠婧自然不可能有意见,大臣们也都赞成,皇太子这些年来的奔波与付出都是有目共睹的,名义上的追封于情于理都恰当,只是要多建一座陵寝罢了。

  许多时候,新皇一继位就开始修建陵寝了,朱士堰的陵寝动工的比较晚,大概是十年前才陆续开建,在工程机械的帮助下大半年就完工了。

  让人唏嘘的是,之后要下葬的却并非本人,而是其子。

  这个议题在现在起到的作用似乎是让大家熟悉氛围?一致同意之后,许久未曾召开的御前会议变得轻松了一丝。

  接下来,外务阁臣余慎华站起身来,对近来的世界局势作说明。

  “八月二十七,英、法、俄三国特使齐聚于埃及开罗,商谈有关协同限制德国的举措,具体内容尚且不知,但很大可能更侧重于军事同盟的筹备。”

  “本月初四,意大利与奥地利爆发边境小战一场,前者大败而归,低调公布伤亡四百余人,但据我驻维也纳公使馆报告,其实际折损上千,另有大炮汽车若干。”

  “本月初九,俄国杜马通过了《总动员法》修正案,旨在进一步细化征召,加快征召流程;同时,他们又还有所扩军,新编了十五个步兵师。”

  “十八日,依照总统令,美国方面在已经实施的二次《文森法案》基础上新增了一座八千吨浮船坞和十艘大型潜艇。”

  他的话音落下以后,谘政院总裁陈介礼开口发问:“德国方面这两日可有反应?至少大前天时还未有任何消息。”

  “没有官方对外消息,他们一直沉默。”余慎华回答道。

  随后,丞相高庆魁站了起来,扫视了一圈在场的十余人,开口道:

  “陛下、诸位,当今的形势日渐紧张,不容乐观啊。”

  “欧洲方面,德、奥等国与英法俄势必要起大战,二十年前是双方都筋疲力尽、无力再战,现在休养之后自然不可能长久相安无事。”

  “在我国朝这儿,英国人谋划调遣一支大军前来震慑,制约我军步伐。荷兰人如影随形,也在竭尽全力组织防备。”

  “可不论如何,英国首重欧洲,荷兰又已没落得不成样子,纵然二者联合顽抗会有些麻烦,但不足为惧。”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