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三六章 迥然不同;难为英人了_后明余晖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子弹由其胸口钻入,从背后钻出时带走了一团血肉!

  他当即瘫倒毙命,没了英国人带队,其余的印杜士兵们乱了阵脚,英印军的边打边撤变成了慌里慌张的溃逃。

  短短两个多小时,英印第8旅的滩头防御阵地和纵深阵地先后瓦解。

  赖拉科尔团营长泰伦斯中校在指挥部被攻陷前撤离,然而之后被一发112㎜杀爆弹炸成了碎片,仅剩一节戴着名贵的江诗丹顿手表的断臂能够证明他并非“失踪”。

  正午时分,陆战一旅的战车营也完成了登陆。

  步兵们的效率远超预期,原本迫不及待的坦克兵们不禁有些失望,等了许久却连一点残羹剩饭都捞不到吗?

  二团团长陈珉通过无线电向周长风报告道:“回报钧座,职部已经拿下所有目标,当面之敌不堪一击,正在溃败了,咱们正在稳固当前阵地。”

  伫立在贞观号舰桥外边的周长风用左手拿起望远镜看了看,讯问道:“把部队收拢好,你与战车营磋商一下,即刻组织继续进攻,向纵深发展。”

  “是要直扑机场吗?”

  “当然,别给敌军留下重整的机会。”

  “遵命!”

  周长风对于历史上的大战实际上也只剩下比较笼统的印象了,仅有一些经典战役的复盘分析记得比较清晰。

  马来亚战役显然不是其中之一,他只知道在这一场被称作“日不落帝国之耻”的战役中,英联邦军队的表现实在是乏善可陈。

  担任远东总司令的罗伯特-波帕姆空军上将比较自负,他对日本人充满成见,认为他们只会拙劣的模仿,不足为惧。

  同时,英军认为马来亚半岛地形复杂,不适合部署装甲力量,故而数万大军竟没有配属坦克部队,仅有部分装甲车。

  就这样,一系列致命的失误造就了被记为“帝国之耻”的惨败——陆海空十万大军全军覆灭,对方伤亡还不到八千。

  但在现今却不一样,远东总司令是亚瑟-特德空军中将。

  他是一个严谨务实的参谋型将军,虽然缺乏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但他对明军的认真研究却让历史上的糟糕准备不复存在。

  在他的强烈要求下,英军分别从两个月和半个月前从本土调遣来了两个坦克团,二者均未完成完全换装,同时装备着A9和A10两型巡洋坦克。

  A10型巡洋坦克中规中矩,战斗全重16吨,正面装甲厚30㎜,装备两挺7.7㎜机枪和一门QF2磅炮。

  两支坦克部队的出现让明军面对的英联邦军队更为强大,至少不再会有单方面碾压的局面出现了。

  在匆匆吃了些野战口粮以后,陆战一旅二团一营便在八辆中型坦克的支援下向机场发起了进攻。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自从周长风努力争取到了四十辆三八式中型坦克以后,陆战一旅便随之额外增加了一个独立的战车队。

  皮薄馅大的两栖坦克实在是不适合伴随步兵在陆地上进攻,这种向纵深推进的任务还是应该由中型坦克来做更好。

  几支侦察分队先前已经通过抵近侦察摸清了当面之敌的大体情况,现在,攻势随即发动。

  “轰—轰轰——”

  在滩头部署的炮兵阵地上,陆战一旅山炮团的三十六门112㎜与80㎜榴弹炮开始了猛烈炮击。

  不同于陆军师属炮兵团的三营、每营十二门制,陆战一旅的炮兵团是双营、每营十八门制。

  区别在于后者的编制更大更臃肿,部署时间要长些,但是协调更方便,火力也更为集中。

  一发发112和80㎜杀爆弹落到了哥打巴鲁机场的外围防线上,火光此起彼伏,从望远镜中可以看到不断被炸飞土木工事碎片。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