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82章 百家盛景_成道从封神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声“先贤”。

  在齐国上空发生这些变化之时,正在两仪微尘阵中研究破阵之法的杨拓,也受到了气运的牵引,一缕神魂跨过无尽虚空,落入到气运祥云之中。

  他也不意会发生这种变化,当初就是怕错过这百家争鸣,这才遣化身出行。

  不想如今,借助人族的气运,跨越无尽虚空,于气运祥云之中亲自见证这段历史。

  杨拓在祥云之中俯瞰稷下学宫,他的左手之中拿着一册书卷,正是史书的虚影显化。

  此时的史书无风自动,将那落入气运祥云之中的诸子之言,一一烙印其中。

  其实,在史官记载之后,杨拓的史书之中就已经有了这些道言。

  可是诸子亲自口述之言,则蕴含着“道”,同一句话,在不同的人说来,其中蕴含的含义也截然不同。

  这诸子亲自讲述的“道”,虽不如圣人大道,却也是弥足珍贵。

  这些“道”言载入史书之后,相当于将这些“道”永远的烙印其中。

  以后,杨拓可以随时随地的倾听,慢慢领悟。若有贤者能从历史之中有所领悟,或许也可以跨越时空,倾听这段“道”言。

  除非历史被抹去,被扭曲,不然这些“道”,将与人族的历史长存,永恒不灭。

  当孔子讲述之后,诸子之言已毕,接下来就将进入到最激烈的辩论环节。

  各派学说都将在高台之上,接受众人的质询,问对,详细解释自家之道,以服天下。

  这个时候,场中的情景就从一开始的平和,变得充满了火药味,因为每个人对于“道”的理解是有区别的。

  如孔子讲“仁”述“礼”,可是道家有言“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而法家则言:“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失礼而后法了。”

  儒家宣扬“君臣父子”,而墨家却言“兼爱,非攻,尚贤”。儒家维护着“礼”,墨家维护着“民”,一为统治,一为尚同,总有许多矛盾。

  因而,这后来的辩论,一直充满了火药味,显得十分激烈。一般的小学派,更本就不敢上台。

  最后的结果就是这些小学派被历史所淘汰,剩下的俱是于人族有益的显学。

  他们分别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

  与杨拓有关的就有法、农、医三家,可惜史家未上台参与百家争鸣,终不为显学。

  其中,法家传承于紫微大帝,由管仲出面奔走。农家传承于杨拓本尊,由许行代行。医家传承于神农氏,由扁鹊传播天下。

  而祥云之中的先贤,闻道则喜。他们早已超脱而出,不论是谁,不论是什么学说,只要与人族有益,他们都会认同。

  当太阳西斜,月兔将升之时,辩论也接近尾声。百家学派,最后去芜存菁,留下了十二家显学。

  他们在争论之中,也完善了自身。当大会落幕之时,自天空气运祥云之中,落下十二道光华。

  这是人族气运的反哺,十二根通天彻地的光柱,将十二家学派的践行者笼罩其中。

  他们都已经明悟了己“道”,又得如此气运加身,纷纷突破了原有的境界,直入太乙。

  不论是大能转世,还是应运而生,他们都等待着这一刻。在人族气运的加持下,十二人俱都跨过了太乙的门槛。

  此时,在天空中的气运祥云之上,代表着十二人的虚影也在缓缓成型。

  虽无天花乱坠,地涌金莲,却也是气运如虹,华光溢彩。

  而围观者,不仅倾听了“道”,更见证了这历史的一刻,人族有十二位太乙诞生!

  作者只是一个普通人,写不出百家争鸣的盛景,只能一笔带过,还望见谅!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