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揽星篇 02.新科技报告_人联荣光永存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究路线就是如何低成本,安全,并且体积更小地实现重力聚变这一能量输出没有上限,同时质量也越来越大的人造星体。

  传统的核聚变堆,依然是内燃机式的,注入多少燃料聚变多少能量。受限于反应堆外壁的体积大小,以及磁场与外壳的承受压力,这种反应堆无论做多大也是有上限的,尽管理论上是在将“源源不断的核爆炸能量输送出来”,但这只是理论上的比喻,没谁会真的在反应堆里爆一颗金乌炸弹。

  质量守恒,因此一艘舰船的能源输出永远等于能源输入(考虑到损耗,那就是小于),耀星的一门mac一炮能有4万吨的破坏力正是因为它的能源能够在一分钟里提供四万吨的等效能量,这其中还引出了能量传导和储存密度,释放速度等问题暂且不提,所以民间一些畅想就显得滑稽可笑,比如引爆行星的大炮,也不知道催动这大炮的能源究竟是个什么玩意。正因如此,反物质弹匣也才那么改变战争,因为它直接将大量能源储存了起来节约了这个流程。

  艾弗森研究的重力聚变却不一样,因为它根本不需要外壳来约束,而是强大的,却又可控的引力!燃料可以源源不断投入,而释放的能源完完整整地回馈归来就像恒星一般,并且随着聚变能量的输出同时也在制造聚变物质。它将真的没有上限,每秒数千万亿吨的聚变输出只是等闲,我是说如果它没有变得越来越大,最后真的变成一颗恒星的话。

  只是现实里的恒星是靠地球千万倍的质量挤压出的重力实现聚变的,如同使用人造重力奇点实现这一步,阿尔法虽然有了示范但还不够清晰,毕竟它们的方式太大规模了。能源始终是文明的根本,能源上限的提升,一但掌握这样的力量才能真正实现文明等级的提升——说人话,现在人联的飞船不多是公里级以下的吗?武器的破坏力也常有上限,能源升级它们才能升级。“前期验证的12组原型机,有半数都坍缩引爆了,但采取均动量模型的却维持到了临界前,费效比过低...接下来我们会尝试加入介子催化,减少临界点的同时缩减引力控制规模。”

  能源组的回答很明确,而艾弗森他们也显得很有信心要将这件事完成。至于12组原型机什么的,工研部的做派就是挥霍资源缩减时间成本,习惯就行。

  然后,亚当博士来到了第二组面前,为首的学生是女博士李敏,她们的专业是物质解析,微观粒子工程,材料科研,外号造物学会。人联在七年前掌握了光子刻刀技术,也就是使用单光子照射来作为干涉工具,直接对原子内部进行塑造后,材料学就从炼金术变成了有条理的机加工术,火星在纳米机器人有可怕的造诣,可是对于纳米,尤

  请收藏:https://m.gwylt.com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